【3月30日】
写这篇日志的时候,法国在这次疫情中的医院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三千,养老院和其他“死亡超出”迟迟没有统计/公布出来(说这周要开始公布)。如果以第10例死亡作为day-0,那么到现在(day-21)法国尚没有走出一条与意大利(很)不同的曲线。我早已不再比较确诊病例数量,因为欧洲几个国家的测试策略完全不同,所以数据不具备可比性,只能看死亡病例数了。
Au moment venu, nos tirerons ensemble les lecons de la crise. ... Je ne suis pas de ceux qui se défaussent de ses responsabilités.
到时候,我们会一起检讨这场危机中的教训。……我不会推卸自己的责任。
法国总理用这么一段话开始3月28日的发布会讲话。其实早在这之前,各种纠偏已经开始,这一篇我就记录一下法国到现在为止的打脸操作。
市长选举
法国的市长任期6年,今年是选举年。上篇日志提到,法国有三万六千多个市,所以说市长选举绝对算得上一次全民活动了,而且选的是距离自己最近,最直接影响自己生活的地方的人。马克龙的第一次电视讲话是3月12日,他在宣布全国大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停课的同时,说经过向专家的咨询,决定维持接下来两个周末的两轮市长选举。这显然是两个有些矛盾的信号,即便说理论上选举过程中人们可以只朝一个方向移动,互相之间保持社交距离。人们的身体是诚实的,第一轮选举的投票率非常低。于是4天之后,3月16日,马克龙宣布推迟市长选举的第二轮投票。
退休改革
我在第一篇日志里提过,在疫情已经开始发展的时候打算用49.3条款加速通过退休改革法案,在我这个不懂法国政治的人看来非常不妥。果然,游行如期而至,虽然不知道实际的影响有多大,但肯定对法兰西岛地区日后的大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样在3月16日的电视讲话中,马克龙宣布中止(suspendue)所有正在进行的改革,当然退休改革是其中影响最大的。
【3月31日】
测试策略
上面的两个都和政治有关系,而测试策略纯粹是疫情控制,按理说最不应该受到政治的影响,但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觉得法国出现了最大最致命的一个失误。
即便在国内,我想细心的人已经注意到意大利和德国在死亡率上巨大的差别,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 意大利老龄化非常严重,感染者平均年龄63岁,而德国是46岁。
- 在意大利很多老人是和子女一起居住的,德国多数老人都是自己居住或者住养老院。
- 每万人病床数,德国是意大利的两倍强,ICU病床数的差距更大。
- 一个靠谱的德国朋友还提到了,很多老人经历过二战后德国比较艰辛的那段日子,所以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但很可能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这个比率的巨大差别很可能应该回到式子的分母上面——确诊人数。而确诊人数很大程度上,至少对于这个病毒来说,是由测试数决定的。
在每千人测试数量这个指标上,瑞士、西班牙和韩国是第一梯队,7-8‰,德国和意大利其实同属第二阵营(但是意大利、西班牙病毒的发展更早,感染面更广,所以这个测试数量依然不够),5‰左右,那么法国呢,还不到千分之一。如果看绝对测试能力,德国目前的测试能力是每周50万,法国是6.3万。在被问到测试数据的差距时,法国官员之前的说法是测试本身并不能控制疫情。这话没错,但是别忘了还应该有后半句,测试之后的隔离是可以控制病毒继续传播的,尤其对于欧美这种不实施严苛禁足令的地区。
值得欣慰的是,法国人并没有打算一条道走到黑,3月28日总理和卫生部长的发布会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脸,这周开始,法国要改变测试策略,把每天的测试量从9000提升到29000,四月争取到每天4万,五月8万,六月到15万以上(但愿到时候不需要了)。然而今天看到的另外一条消息是,德国准备在四月底之前把测试量提升到每天20万!
真的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如同同一个发布会里介绍的重症病床数量,法国原本(2月份)只有5000张,争取四月份增加到14000-14500张,也就是差不多到德国的一半多点的水平……
【4月1日】
口罩,口罩
这个打脸的主体不是法国政府,而是普通人,尤其是我自己。在武汉刚刚爆发疫情的时候,当时我隐隐感觉也许疫情迟早会过来的,于是上亚马逊买了一包口罩,以备不时之需。然而看了一些文章之后,觉得普通口罩对自己的保护作用有限,也就慢慢接受了“健康人不需要戴口罩,口罩是主要是生病的人戴着保护别人,而不是保护自己”的观点。但是显然我读的文章主要是人们在之前流感期间的经验,忽略了这个病毒的特殊性:它的传播能力是流感的2-3倍,更要命的是,它在发展出来症状之前就具备传染性了。在这种情况下,在口罩数量足够的前提下,全民戴口罩显然对抑制病毒传播是会很有用的。
然而能不能买到口罩的确是另一个问题,因为第一,全球的口罩产量有限,第二,中国爆发疫情之后消耗了自己的储备之后,又在五个周的时间进口了20亿个——也就是全球两个半月的,或者中国以外全世界五个月的——口罩产量,而且因为自身的疫情无法保持口罩的正常产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在疫情爆发之初就征用口罩并且列为处方用品我觉得是一个很果断和正确的决定,否则普通人戴着N95而疫区的医生护士缺少保护,不是很荒唐吗?
3月28日总理和卫生部长的发布会上,口罩是其中的主题之一。法国医护人员每周的口罩消耗量是四千万,库存1.2亿,本土每月产量是四千万,从中国购买了10亿只。这是为将来几个月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这些目前都是给医护准备的。对于其他人,法国准备了另外两种可重复使用的口罩,目前的产量是每天48万,到4月底增加到每天100万。
我想病毒也在教育民众,现在法国超市里多数人已经戴口罩了,而且已经有国家强制要求所有进入超市的人必须佩戴口罩了,这在一个月之前是很难想象的。
另外,迪卡隆停止销售它的浮潜面罩,将预留给医护和安全人员。家里好像还有好几个,这下踏实了。
我年轻,我健康,我没事……吗?
这是一个更沉重的话题,我在我的第一篇日志里记录了这种想法在周围的人群中很普遍,包括我自己。然而,16岁,喜爱运动的朱莉突然离世毫不留情地给了大家闷头一棍,随后,葡萄牙、英国、比利时都出现了低龄、无基础疾病的死亡病例。这些活生生年轻生命的逝去让人们感到挫败和不安,也让人们去反思自己曾经的轻妄和怠慢。
抄作业?
可能从小受的教育的原因,我不喜欢这个词。这个词的涵义在于:
- (我们从小到大都习以为常的)每一道题都必须有一个而且唯一一个正确答案;
- (自认为)已经掌握了这个唯一的正确答案。
但是推销这个词的人可能忽略了:
- 大家拿到手的题目可能是不太一样的;
- 大家手中能用来做题的资源是不一样的;
- 社会治理永远可以做得更好,做得更细。
这并不是说不应该借鉴好的经验,恰恰相反,好的经验应该学习,别人进过的坑要尽量避免,但这些绝不是抄一下那么简单的事情。
举个例子,在法兰西岛、大东部两个大区医疗资源趋近饱和的过程中,除了战地医院,法国还动用了军用飞机、航空母舰、高铁(TGV)、直升机将病患转移到医疗资源压力比较小的地区,同时德国、瑞士、奥地利等也帮助接收了一些法国的病人。这其中很多是别人作业中没有出现过的。
病毒就像一面镜子,毫不留情地照出来每个社会的各种问题,制度性的,技术性的,政府的,民众的,我们每个人心底的……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去不停地放大,如果你傲慢,不去及时地去纠正,它们会大到将你整个吞噬。揭开自己的伤疤总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所以需要勇气,需要担当,需要胸怀。
打自己的脸不丢人,所谓知耻而后勇,不学会知耻,又怎会有“勇”呢,就算有也顶多是“莽”而已。
参考文献
https://www.gouvernement.fr/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document/2020/03/presentation_-_point_de_situation_sur_le_covid-19_-_28.03.2020.pdf
https://www.businessinsider.fr/us/germany-why-coronavirus-death-rate-lower-italy-spain-test-healthcare-2020-3
https://www.ft.com/content/f3796baf-e4f0-4862-8887-d09c7f706553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01/business/coronavirus-china-masks.htm
https://www.francetvinfo.fr/sante/maladie/coronavirus/coronavirus-ce-que-l-on-sait-de-la-mort-de-julie-a-16-ans-la-premiere-victime-mineure-en-france_3887301.html